- 062025-01清風丨雖小事不可啟其端“當遠慮后來之患,雖小事不可啟其端”,出自明代薛瑄所作的《從政錄》,其意思是應從長遠考慮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禍患,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不能開不好的先例。這告誡我們要善于從小問題上看到“累積效應”帶來的大后果,治疾患于“未”、斷誘惑于“小”、拒貪腐于“始”。重小處、重細行、重微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重要內(nèi)容,歷代先賢早有論
- 062025-01清風丨明察方可燭私《韓非子·孤憤》中有句話:“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意思是說,智慧而有辦法的人,必是有遠見而且善于洞察的人,否則的話,對情況不了解,就不能夠洞察到真情?!安臁?,《說文》釋義是:“察,覆審也?!北玖x是觀察、仔細看,亦含調(diào)查、考察、明察、知曉之意。如,勘察、察訪都有仔細查看和調(diào)查研究的意思?!安烊缓笾?zhèn)?,辨虛實?!?/div>
- 062025-01
方圓談 | 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1949年,谷文昌克服家庭困難,隨解放軍南下漳州。在面對東山縣世代受風沙所困的惡劣環(huán)境時,他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英雄氣概帶領群眾與惡劣自然環(huán)境抗爭,嘔心瀝血終于治服風沙。谷文昌說:“我是經(jīng)過溝溝坎坎的人,但我始終堅定,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相信黨組織?!闭怯辛诉@樣的信念,當組織要求他去條件艱苦的東山時,他能做到無條件服從- 062025-01
清風 | 以人為鏡明得失凡事皆有得與失,關鍵是如何辨識與衡量?!杜f唐書·魏徵傳》提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把別人作為一面鏡子,反觀檢視自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得與失,作出正確取舍。權衡得與失,拒貪而守廉,公儀休是一面鏡子?!妒酚洝ぱ袅袀鳌酚涊d,春秋時期,公儀休在魯國身居要職,有人知道他喜歡吃魚,便投其所好- 262024-12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他即便是吃點粗糧、喝點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也可以樂在其中;如果用不正當手段去獲得榮華富貴,對他來說只是天際的浮云,毫無意義。這句話體現(xiàn)了孔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他認為,富貴如不以道義得之,則沒有價值。浮云之喻,體- 262024-12
擇善而從“擇善而從”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君子要向賢德的人學習,見人之善就要虛心好學。告誡人們要反躬自省,向上向善,積極吸納他人的批評和建議,提升品德和修養(yǎng)?!吧啤?,會意字,本意為美好,與“惡”相對,特指人的言行、品德符合道德規(guī)范。《說文解字·誩部》注:“善,吉也。從誩從羊。此與- 262024-12
方圓談 | 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1949年,谷文昌克服家庭困難,隨解放軍南下漳州。在面對東山縣世代受風沙所困的惡劣環(huán)境時,他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英雄氣概帶領群眾與惡劣自然環(huán)境抗爭,嘔心瀝血終于治服風沙。谷文昌說:“我是經(jīng)過溝溝坎坎的人,但我始終堅定,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相信黨組織?!闭怯辛诉@樣的信念,當組織要求他去條件艱苦的東山時,他能做到無條件服從- 262024-12
清風 | 以人為鏡明得失凡事皆有得與失,關鍵是如何辨識與衡量?!杜f唐書·魏徵傳》提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卑褎e人作為一面鏡子,反觀檢視自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得與失,作出正確取舍。權衡得與失,拒貪而守廉,公儀休是一面鏡子。《史記·循吏列傳》記載,春秋時期,公儀休在魯國身居要職,有人知道他喜歡吃魚,便投其所好- 262024-12
清風 | 不妄用者不過取“不厚費者不多營,不妄用者不過取”,語出清代魏裔介的《瓊琚佩語》,其意為不奢侈浪費的人,不會對金錢做過分的營求;不揮金如土的人,不會貪求不屬于自己的財物。不厚費、不妄用的背后是戒奢崇儉,耐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的定力和境界。這番見解,至今給人啟迪、發(fā)人深省。儉何以廉?北宋司馬光在其家書《訓儉示康》中給出了答案:“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 262024-12
廣安觀潮 | 不妨多些“自找苦吃”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回憶那段歲月,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边@對廣大黨員干部、廣大青年很有啟發(fā)。擁有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敢于在艱苦奮斗中苦練本領、砥礪思想,方能立下新功、勇立潮頭。以身示范,展現(xiàn)領導作風;“自找苦- 262024-12
清風 | 善學者盡其理 善行者究其難學習和行動,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永恒課題。如何學、如何行,是很多人的孜孜追求。其實,荀子早已給出了有益參考。《荀子·大略》中寫道:“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逼湟馑际?,善于學習的人,總要徹底探索事物的道理;善于實干的人,總要把難辦的事情辦好。善學者和善行者的成功秘訣,就在于“盡”“究”二字上。論善學,王陽明可謂一代楷模。- 262024-12
清風丨順不妄喜 逆不惶餒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如何自處,可見修為?!妒酚洝酚性疲骸绊?,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意思是說,順境時不沾沾自喜,逆境時不慌張氣餒,安閑時不奢侈放逸,危險時不驚慌恐懼。內(nèi)心有驚雷炸響卻看起來平靜如常,這樣的人可以拜為上將軍。順境時不妄喜,得意時不忘形,考驗的是人的心態(tài)和格局。心- 032024-12
廣安觀潮丨一錘一錘接著敲近日,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完全閉合,實現(xiàn)“鎖邊合龍”。這是40多年來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在落實黨中央關于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戰(zhàn)略決策過程中,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勇?lián)姑?、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鞍l(fā)揚釘釘子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倡導的一種工作方法。釘釘子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 032024-12
清風丨廓然貫通在于窮之以漸持之以恒、行之以漸,方能臻至極境、成就精彩。為文為政均如此。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答王子合》中寫道:“窮理之學,誠不可以頓進,然必窮之以漸。俟其積累之多,而廓然貫通,乃為識大體耳?!逼湟馑际?,窮究事物規(guī)律的學問,確實不能一下子便大有長進,而必須慢慢地學思踐悟。等到積累豐厚了,心里頓然開闊,首尾通達,這時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根本。就學問而- 032024-12
方圓談丨學做谷文昌式的好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在谷文昌紀念館考察時指出:“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秉h員干部應以谷文昌同志為榜樣,既學做人之德,又要學為政之道,帶頭模范踐行,做人民信賴尊重的好干部。 不謀一時、但為長遠,矢志為民造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闭嬲臑槊?/div>- 032024-12
清風丨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語出《道德經(jīng)·第四十六章》,意為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為嚴重的了,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深重的了。在欲望面前,知足知止、適可而止,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咎者,災也。失控的欲望,災之始也。《三國志》記載,曹魏將領王昶清廉有政聲,他說:“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币粋€人若- 272024-11
清風丨以清白遺子孫南朝梁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徐勉,居官吏部,多有建樹,但他從不居功自傲,一生淡泊名利,并將清廉為官、清白做人的寶貴品質(zhì)留給子孫后代,激勵后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史書記載徐勉“雖居顯位,不營產(chǎn)業(yè),家無蓄積,俸祿分贍親族之窮乏者”。當時有人勸他經(jīng)營牟利,他一一拒絕,并回答說:“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以清白。子孫才也,則自致輜軿;如其不才,終- 202024-11
清風丨自我心存道 外物少能逼內(nèi)心有堅守,行為不逾矩。為政者不受外物干擾和誘惑,是一種高貴的品質(zhì)。白居易在《傷唐衢二首》中寫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傷心事,不為長嘆息?!彼嬖V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為政者心中存大道、能自持、有政德,就不會為外物所役使,就能保持氣節(jié),清正廉潔。縱觀歷史,有循吏廉官,也有墨吏貪官,二者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就是循吏廉官堅守大道,- 202024-11
方圓談丨崇尚實干 勇于擔當“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边@句名言出自《荀子·修身》,意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達;即使再小的事,不做也不會成功,其所強調(diào)的是任何事情若要達成目的,就必須付諸行動,實干篤行。勇于任事、勤勉干事,不僅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系,更是價值所在。擔當大小,體現(xiàn)胸懷與格局,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實干多少,反映素質(zhì)和作風,盡- 202024-11
清風丨知止不難行止難《增廣賢文》有句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知止,就是知足,明是非,懂得收斂。而長久地踐行“知止”,則是知止與行止的統(tǒng)一。知道并不代表能做到,一時做到也不意味著能一生堅守。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并一以貫之地身體力行,雖難但十分可貴?!缎咽篮阊浴防镉袀€故事:唐代有一薛錄事因病發(fā)高燒到第七天漸入睡夢。夢中高熱難耐躍入水中,化為一條 - 062025-01